星炬照前路 少年踏新程
星炬照前路 少年踏新程
星炬照前路 少年踏新程
“传承红色基因——保护青海湖红领巾在行动”手拉手各族少年儿童争做(zhēngzuò)新时代(shídài)环保小卫士研学环保志愿服务活动。
“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共建美丽生态家园”主题国门生物安全实践活动(huódòng)。共青团青海省委(shěngwěi)供图本报记者 丁玉梅
格桑花绽放,映照着一代代青海少先队员的(de)奋斗征途。
三江奔涌,万千(wànqiān)青海少先队员在时代春风里砥砺前行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站在(zài)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、中华民族(zhōnghuámínzú)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,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,推动少先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(fāshēng)历史性变革。
近年来,青海少先队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,立足青海独特(dútè)省情实际,精准把握少年儿童特点(tèdiǎn)与需求,通过坚定理想信念、加强党的领导、夯实全团(quántuán)带队、深化团教协作、强化实践育人、提升队伍建设等举措,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、后继有人。在星星火炬指引(zhǐyǐn)下,全省各族少年儿童健康成长,少先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(péngbófāzhǎn)。
截至(jiézhì)目前,全省共有少先队员48.7万名(wànmíng)、少先队集体13774个、少先队辅导员17151名。
推进新时代少先队制度(zhìdù)创新
“海北州位于中国原子城金银滩(jīnyíntān)红色草原,是‘两弹一星’精神诞生的地方,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(jíliáng)的地方……”5月26日,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民族寄宿制学校五一中队的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宁知(níngzhī)多杰用(duōjiéyòng)清澈而坚定的声音,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。
像宁知多杰这样活跃在红色教育基地的“红领巾讲解员(jiǎngjiěyuán)”,正是(zhèngshì)青海省推进少先队红色育人工程的生动缩影。在打造特色化实践(shíjiàn)载体的同时,全省还着力构建系统化、常态化的红色教育体系。
发挥各级“红领巾(hónglǐngjīn)巡讲团”“红领巾讲解员”作用,组织开展“红领巾心向党”“红领巾爱祖国”“红领巾爱学习”主题教育,引导少先队员牢记总书记(zǒngshūjì)的话、按总书记要求做,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(jìngyǎng)之情、爱戴(àidài)之心。
与此同时(yǔcǐtóngshí),全省各校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严格落实“每周一课时”少先队活动课,依托队室资源开发“红色故事会”“队史我来讲(láijiǎng)”特色课程,普遍开展“争做新时代好队员”分批入队仪式、“红领巾争章”活动,树立身边(shēnbiān)典型,少先队员荣誉感持续增强。
在新时代的校园里,猎猎招展的队旗(duìqí)与激昂的队歌(duìgē)旋律交相辉映,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正以少年独有的方式,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谱写(pǔxiě)属于“00后”的奋进乐章。
“作为一名少先队员,在参加(cānjiā)学校(xuéxiào)组织的主题实践(shíjiàn)活动之后,让我(wǒ)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。”谈及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感受,西宁市城西区虎台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员王润坤眸光发亮,热情的他不禁带着记者,参观起学校打造的生态长廊。
“生态是青海(qīnghǎi)最大(zuìdà)的优势和骄傲。”王润坤的声音沉稳且坚定,正是因为学校将教学楼走廊转化为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让(ràng)队员在上下课间隙即可浸润于红色文化与生态教育(jiàoyù),实现“抬头可见、触手可及、随时可学”的沉浸式体验,也(yě)让他们从中读懂家乡担当,更在小小少年心中立下肩负起爱护生态、建设青海的铮铮誓言。
从教学楼走廊的(de)方寸之地到遍布全省的红色教育(jiàoyù)基地,青海通过(tōngguò)空间再造与资源活化双轨并进,利用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实践教育基地,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。
用好(hǎo)青海红色(hóngsè)资源、生态资源、历史文化资源、民族团结教育资源,打造青海省少先队实践育人特色品牌。常态化开展“行读高原红”“红领巾看青海”红色研学、“石榴籽一家亲”各族少年手拉手、“环保小卫士”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生态实践等各类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,覆盖(fùgài)青少年43万人次,广大少先队员在寻访红色印记,在传承红色基因中,培养爱国主义情怀,坚定从小听党(tīngdǎng)话、跟党走的(de)理想信念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各级少先队组织通过打造“实践式”“体验式”少先队标准化队课(duìkè),提升(tíshēng)少先队活动课质量,拍摄制作《一起去火星吧》《祁连山的小可爱》《中华水塔》云队课,以线上+线下等形式(xíngshì),创新讲好“儿童化政治(zhèngzhì)”,打造“沉浸式”教育场景。
赋能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发展新动能
“全社会都(dōu)要了解少年儿童、尊重少年儿童、关心少年儿童、服务少年儿童,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(huánjìng)。”
带着这样的殷殷嘱托,在强化少先队组织凝聚力、增强少年儿童(shàoniánértóng)光荣感的实践中,青海通过系统推进标志(biāozhì)标识教育、仪式教育及激励机制建设,形成了一系列可(kě)总结的工作成果:
——规范化建设夯(hāng)基础。通过规范打造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队室、队角,配备队旗、队徽、队刊等标志性元素,少先队阵地建设更加规范。突出政治标准选聘少先队辅导员,实现(shíxiàn)市州、县区总辅导员 100% 配备。
——社会化体系拓外延。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方资源,将少先队(shàoxiānduì)阵地建设(jiànshè)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推动在社区(shèqū)、青少年宫(活动中心(huódòngzhōngxīn))等少先队员集中的场所逐步成立少先队组织。累计建设校外少先队组织493个(gè),命名各级各类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92个,红领巾讲解员场馆102个,通过社会化资源整合拓展(tuòzhǎn)阵地外延,构建少先队开放育人新格局。
这些成果的(de)背后,是青海少先队以政治建设为统领、以实践育人为主线的生动探索。从校内队室的标准化建设到校外阵地的社会化延伸,从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养(sùyǎng)提升到少年儿童的阶梯式成长,每一项举措都在潜移默化中厚植(zhōnghòuzhí)红色(hóngsè)基因,让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(wǒ)”的誓言转化为青海少年儿童的行动自觉。
“戴上(shàng)红领巾那天,辅导员老师教我第一个队礼的含义——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。现在每次升旗仪式上摸着胸前的红领巾,都感觉有股力量在推着我成长。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(hǎixīměnggǔzúzàngzúzìzhìzhōu)格尔木市盐湖小学少先大队大队长秦瑞锶说,在今后的学习(xuéxí)生活(shēnghuó)中,他会严格要求自己,勤奋学习、热心助人,用实际行动(shíjìxíngdòng)践行红领巾的誓言(shìyán),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在(zài)(zài)星星火炬指引下,青海的少先队员正以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,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(zhēngchéng)。鲜艳的红领巾飘扬(piāoyáng)在青藏高原,新时代好队员的成长故事,已然成为“红领巾心向党的成长印记”中最生动的注脚。
《青海日报》(2025年05月(yuè)31日 第4版:省内要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(gǎojiàn)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(yuánchuàng)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